首页 > 华教资讯 > 正文

手记:柬埔寨华文人才需求旺盛 学汉语蔚然成风

2018年05月07日 16:43    来源:澎湃新闻





柬华理事会会长方侨生

  原题:田野调查手记|柬埔寨华文人才需求旺盛,学汉语蔚然成风

  一说起柬埔寨,人们立刻会想起闻名遐迩的吴哥窟,但除了璀璨的吴哥窟外,柬埔寨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事情。柬埔寨是东南亚各国当中对华最友好的国家。华人在这个国家长袖善舞,通过辛勤劳动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为柬埔寨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于2017年5月12日至15日跟随广东华侨华人研究访问团在柬埔寨调研,亲身感受到柬埔寨华人社会在近期出现的各种新迹象,感受到华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以及他们发展当地华文教育、建设高水平华文大学的迫切希望。柬埔寨华人也期望借此推动柬埔寨的全面发展,造福柬埔寨人民,实现中柬关系长期健康发展。

  华人全面展示在经济领域的才华

  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红色高棉政权统治时期,柬埔寨华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

  柬华理事会副会长蔡迪华先生说,能够幸存下来的华人都是人中之豪杰。如果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没有惊人的毅力从死亡线逃离,那些华人就看不到今天,也缺乏东山再起的思想,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他说,看到红色高棉对国家的伤害,深深感受到柬埔寨不能再走红色高棉的老路,发展才是硬道理,更增强了他们发展经济,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的信念。

  在白色恐怖结束后,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华人重新白手起家,利用其灵活的商业头脑,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

  在商业领域,与当地人相比,华人几乎占据了极大优势。柬华理事总会会长方侨生是第四代华人,华语讲得非常好。他创办加华银行,该银行如今成为柬埔寨第一大银行,与中国多个银行在业务上均有密切联系。安达银行总载李安弟,致力于发展柬埔寨本地的银行业,取得了骄人成绩。许多华人在柬埔寨各个经济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些进入政界、军界和文化界,为柬埔寨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柬埔寨华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大量中资企业进入柬埔寨投资,从高铁、高速公路到大型发电厂、炼油厂、港口等,都有中资企业的身影。金边成为大工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

  方侨生的柬埔寨加华银行成为支付宝的结算银行,中国游客在柬埔寨可以使用支付宝来购买各种商品,加华银行完成结算后把款项打给支付宝,并收取结算费用,与支付宝实现双赢。加华银行与支付宝合作,一方面使中国游客利用支付宝在柬埔寨消费和旅游更加方面快捷,另一方面,加华银行不仅帮助阿里巴巴在柬埔寨开辟了新的金融市场,而且也从中获利甚丰,帮助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华人在联结柬埔寨与中国的商业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华人从大量中国游客的服务链中获得商业利益,也通过为中资企业服务创造了商业价值,同时也推动了柬埔寨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企业承建柬埔寨西哈努赤港的高速公路,当地的华人供应商通过为中国企业提供各种物资与服务而获得许多商业利润。中国游客大量涌入柬埔寨旅游,推动了柬埔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广肇会馆的蔡迪华会长,不仅经营文具、书店,而且还开设了数家酒店,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入住。鉴于柬埔寨蓬勃发展的势头,蔡会长准备在金边最繁华的闹市区建设一栋高层写字楼,让中资企业和华人企业办公,同时收取租金。在言谈中,他对柬埔寨的未来充满信心。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柬埔寨人共同的心愿,因此他愿意留在柬埔寨发展他的事业。

  接受华文教育成柬华共识

  走在金边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华文招牌。我曾于2007年在柬埔寨做过调研,但当时华文招牌寥寥可数。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华文招牌出现在金边街头,如果不注意“蚯蚓”似的柬埔寨文字,会让人误以为是在中国某个城市。

  在洪森掌权的柬埔寨社会,华文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展,推动了华人创办华文学校的热潮,也吸引了大量华人子弟与当地柬埔寨人孩子学习华文,导致端华中学、暹粒中山学校均出现人数过多而校舍拥挤的现象。

  华人经济蓬勃发展、大量中资企业进入柬埔寨,直接带动了对华文人才的需求上升。特别是旅游业,中国已经上升为柬埔寨第一大客源国,因此当地需要大量懂华语的导游,而导游收入非常高,可以达到每天100美元,这在柬埔寨属于高收入阶层了。对华人人才的大量需求,更加调动了学生选修华文的积极性。

  如今柬埔寨报读华文小学、中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入读华文学校、接受华文教育,不仅是华人的共识,而且还受到当地柬埔寨人的欢迎。不仅华人子弟踊跃选修华文,而且其他族裔也争相把子女送到华文学校报读华文课程,所以时常有一些没有华人血统的学生,其华文水平反而比华人更高。

  我在柬埔寨调研,采访过多位华人企业家和职员。他们认为,接受了华文教育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许多优势,而且变得非常礼貌,学习也比较刻苦。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学习华文,接受华文补习的学生人数很有可能超越选修英文的学生。

  在教学质量的保证下,从端华中学或者中山学校毕业的优秀者可以得到中国大学的奖学金而在中国留学,学成之后在柬埔寨要么成为政府官员,要么在中资企业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即使没有赴中国留学的学生,也可以在当地的华人企业或政府机关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

  例如,许多海关移民局官员接受了华文教育,在审验中国旅客的护照时,都能用流利的华语与中国旅客沟通,由此减少海关移民局与中国游客的误会,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即使没有在政府机关工作,懂华语的人也可以在华人的企业找到工作,例如我在金边所住的酒店,每天都有不同的讲华语的服务员与游客沟通,满足游客提出的要求。这些服务员也因为能够使用华语,地位与薪水均比其他员工高一级。

  虽然华文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学业限制,许多从华文中学毕业的学生或者为了进入当地大学学习或者为了加强柬文的学习,不得不中止对华文的学习,导致华文水平还处于有待提高的状况。不少学生学了华语后只停留在说的层面,而对于阅读和书写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他们在语言表达、文化认知和修养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也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应用。

  我在暹粒采访了一位从事导游工作的华人,在言谈中,我发现他的知识存在许多缺陷。据我了解,许多学生从华文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找工作,他们的华文水平以及知识水平显然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对高端华文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一些华人企业家萌发了创办华文大学的念头。

  例如安达银行总载李安弟认为,接受华文教育的学生,头脑更加灵活,中华文化传统也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具体体现在他们对工作专注程度、勤奋努力和勇于创新,对雇主也更加忠诚。他认为,从华文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更加有活力,更加勤俭节约,更能为企业创造财富。他同时也发现,在高级管理层的需求方面,本地学生远远不能满足高端岗位的需求,需要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招聘人才。他说,华人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华人要充分利用洪森对华友好的机会,加快布局华人在柬埔寨的发展,其中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创办一所华文大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促进柬华社会的发展。

  柬华团结奋进,积极有为

  我在柬埔寨调研期间,深切地感受到华人关系紧密、高度团结,让我们看到一个欣欣向荣和团结奋进的华人社会。他们有强烈的慈善思想,热心参与华人的公益事业,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创办各类华文学校,捐资助学,成为华人社会的一股风尚。

  例如,广东三大会馆(潮州会馆、广肇会馆和客属会馆)分别办有华文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华文教育体系相对完整。三大会馆的会员热心办学,捐土地,筹集办学资金。每当中国委派华文教师赴柬执教的消息传到华人社会,各个华人学校均积极向柬华理事总会提交申请,要求多分配来自中国的华文教师。他们共同谋划华文学校的未来,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

柬埔寨最大的华文学校端华中学
柬埔寨最大的华文学校端华中学

  端华学校校长说,为下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为他们学习华语创造条件,接受中华文化的优良品德,是影响华人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一点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均应成为柬埔寨华人恒久的坚强信念。

  我在调查时发现,柬埔寨现有100多万华人,其中60多万是广东潮州人,新移民以浙江居多,特别是青田籍人数占了很大一部分,此外福建移民近几年也多起来。新移民主要从事五金、咖啡种植、汽车零件批发等。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华人之间内讧不断的现象相比,柬埔寨华人非常团结,视柬华理事总会为华人最高指导机构,拥护柬华理事总会的领导,遵守其规章。据我了解,柬华理事会有5个会馆,13个理事会,50多所学校,60个分会,各省会员总共有4万多人。这些会馆、分会等分支机构均由柬华理事会管理,无条件听从柬华理事会的指挥,而理事总会的领导也恪守为华人社会谋幸福,为柬埔寨社会谋发展的理念,尽心尽责,得到华人的肯定与拥护。

  例如,为了建设柬华理事总会大楼,会长方侨生无偿捐地,其他侨领踊跃捐资。大楼建成之后,除了成为理事总会永久办公地点外,还向外租借,得到的商业利润则用于柬华的各项事业,例如赈济贫困华人,拨款发展华文学校等。

华人寺庙
华人寺庙

  与印尼华人社团老化,年轻一代不谙华语也不太热心社团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柬埔寨年轻一代华人懂华语的人非常多,而且在社团中崭露头角,在各种活动中成为主力军。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开设各种讲座,传播新观念,逐渐成为华人社会的接班人。

  年轻人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大量懂华语的年轻华人参与社团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又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其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令人惊艳,华人社会也因为大量年轻人的参与而充满活力,由此使我对柬埔寨华人社会的发展满怀信心。(彭伟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28-365365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