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宣传 > 正文

川大教授当选欧洲院士 构建比较文学“中国话语”

2018年03月06日 16: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川大杰出教授曹顺庆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聘任为新院士。

  川大教授当选欧洲院士曹顺庆构建比较文学“中国话语”

  拥有3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900多名院士,堪称世界级科学院的欧洲科学与艺术院于欧洲时间3月3日上午举行仪式,聘请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顺庆为新院士。

  在比较文学领域,曹顺庆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具有开拓性价值,打造了一个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理论、新话语,得到了包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比利时、西班牙、印度等国家众多著名学者的好评,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他也因此成为该院为数不多的中国籍和华裔院士之一。

  3月4日,尚在欧洲的曹顺庆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提名及评选过程当事人完全不知情,候选人由多名国际学者及院士推荐,欧洲科学与艺术院根据成就来严格推选。

  新话语 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

  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中国学者针对当前国际比较文学现状提出来的具有引领性的新话语。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达姆罗什教授认为:曹顺庆教授提出的变异学,既纠正了亨廷顿的极端的文明冲突论,又改变了那种只谈文明相同性的观点。欧洲科学院院士、荷兰莱顿大学德汉教授指出:曹教授变异学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国际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变异学最重要的观点是,文学与文化的流传变异与阐释变异,是文化传播与文学解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规律。是人类文化与文学交流创新的根本路径。这个观点纠正了法国学派不重视、不研究差异性和变异性的重大理论失误,也补充了美国学派只看重类同性的不足。例如:美国学者维斯坦因认为,不同文明的文学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它们的异质性太大;韦勒克虽然认为,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文学是可以比较的,因为全人类人性有着共同之处,但是并没有回答差异性是否可以比较。对此,曹顺庆认为,仅仅强调相同是不够的,仅仅从相同性来认识东西方文学的可比性是片面的,不能把比较研究中的“比较”仅仅理解为“类比”。例如,《红楼梦》的英译本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以及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但是霍克斯的更受欢迎。为什么?曹顺庆认为,霍克斯在中国古典文化基础上,避免采用直译等手段的再创作,体现出变异学的规律和学理。“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异质性基础上,才能实现不同文明间的互证、互释、互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创新与汇通”。

  2013年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变异学》一书,曹顺庆提出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新话语:比较文学变异学。重新为东西方文学比较奠定了合理性,并受到世界学者的认同。

  2014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1届年会上,曹顺庆被推选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他主持的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超过440万字,用大量的案例材料为辅助,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规律。

  2018年,四川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点建设的12个一流学科群中,曹顺庆被聘为“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首席科学家。

  求学 师承“龙学”泰斗杨明照

  聪敏好学,多才多艺,是少年时期曹顺庆的写照。中学时期因为能够娴熟地拉二胡和小提琴,他加入了学校宣传队,后来当了文艺兵。因为机缘,他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在那里他聆听了很多著名学者的授课,还经常在图书馆一泡一整天,优良的学习环境、过人的天分和勤勉让他很快脱颖而出。

  后来,他拜在四川大学“龙学泰斗”杨明照先生门下,攻读硕士和博士。这段求学经历让他和钱学森、钱钟书、季羡林、杨周翰等专家学者产生了交集。后来在上课时,他还时常拿出与钱钟书、钱学森、季羡林等先生的通信照片和学生分享,引得一片惊呼。

  为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曹顺庆常常跟学生们讲杨明照先生的故事,说杨先生给学生讲《文心雕龙》,先把书合上,然后现场背诵《原道》篇,学生无不目瞪口呆。

  治学 中外文论随堂抽背原典

  受恩师影响,曹顺庆在教导学生时也以严谨著称。他给博士生开设有“十三经”导读和中外文论课,“十三经”用的教材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他要求学生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这些原典,而另外一堂中外文论随堂抽背原典,则最让弟子胆颤。

  曹顺庆非常重视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的《毛诗序》《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等著名文论著作和文章他都要求学生必须要将这些全部背诵出来。他的弟子韩周琨回忆,比如上课的时候讲到《文赋》,一开始就随机点名学生起来背诵一段,然后打断,又抽点下一位同学接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28-365365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