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5日 2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月24日,中国28-365365主任裘援平出席全国侨办主任会议分组讨论会。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地方侨办主任赞华裔新生代:莫道小荷才露角 它朝花开满乾坤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 周欣嫒)“随着中国扩大开放,如今,华侨华人的数量及结构已产生很大变化,华裔新生代正日益成为海内外侨界的主要力量”,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侨办主任石东龙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日前,全国侨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华裔新生代”成为各地侨务部门负责人屡屡提及的高频词。
作为历史悠久的重点侨乡,广西侨界近年呈现的巨大变化,石东龙看在眼里。他将广西籍华侨华人的发展趋势用“四个转移”概括出来——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东南亚向欧美转移;由农业向工商业转移;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
“从国外侨情看,海外侨胞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在当地社会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区内侨情看,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对祖(籍)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也在增高”,石东龙说,“新时代,只有认识到侨界群体的深刻变化,才能真正做好侨务工作”。
以前瞻性眼光抢抓海外人才“回流”资源,江苏已有所动作,将涵养工作关口前移。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称,“今天的留学生就是明天的侨。目前,省侨办已与北大、清华、南大、西安交大等23所高校建立引智协作关系,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留学人员之间的联系”。
“莫道小荷才露角,它朝花开满乾坤。”四川省外侨办主任郑莉表示,虽然当前华裔新生代还无法独当一面,但自我发展意识非常强,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她解释道,老华侨在海外的发展路径主要依靠自我奋斗和艰苦积累,回国也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尚不具备完善的机制体制,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相比之下,新侨成长于改革开放红利显现之后,生长生活的环境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理念更先进。
郑莉举例,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生回国创业大都“单枪匹马”,通过单一渠道获得有限投资,“只依托自己的科研项目,慢慢推进”;而如今,成熟的资本市场令新侨多以团队形式出现,“他们愿意拿出相当的财力与精力,制定战略计划、获得法律咨询、聘请投资顾问”。
但郑莉同时指出,由于历练尚浅,华裔新生代难免会出现经验不足等问题。对此,上海市侨办主任徐力提出,可以通过老侨的引领示范,帮助新生代茁壮成长。
徐力告诉中新社记者,菲律宾著名企业家施恭旗作为杰出华人,长期致力于中菲友好和慈善事业,曾获“上海荣誉市民”称号。其子施学理是华三代,20年前跟随父亲到上海,帮助打理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一直关注他的成长,请他在上海侨商会担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鼓励他以父亲为榜样,推动中菲民间交流,参与上海建设。”
徐力介绍,近年施学理接连获得“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侨界十杰”等荣誉,2017年还获评“上海市荣誉市民”,父子两代“荣誉市民”被传为佳话。
湖北省外侨办副主任冯细国指出,在华裔新生代成长过程中,应注重文化血脉的完整传承。他说,“对根的追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不知从何处来,就不知往何处去”。
他介绍,近年来,“中国寻根之旅”夏(春秋冬)令营令3000多名华裔青少年了解三国故事、武当武术等荆楚文化;“中华文化大乐园”先后赴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国,为当地青少年开设诵读、戏曲、书法、国画等中华文化经典课程。
冯细国表示,掌握中华文化一方面有助于侨胞发挥“桥”的作用,促进住在国与祖(籍)国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对于华裔新生代自身而言,了解中国国情、会说汉语已渐渐成为一项国际竞争力,有助于个人事业的更好发展。
浙江省外侨办主任金永辉指出,未来,华裔新生代将成长为海外侨社的核心力量,和谐侨社的建设离不开优秀侨领的培养。他建议通过举办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等渠道,发挥侨领“领头羊”的作用,促进侨团的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