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题研究 > 正文

中山重视激活侨界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016年05月09日 14:24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是著名侨乡,侨界资源丰富,有归侨侨眷侨属80多万人,旅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与地区。此外,还包括大量在国内外登记注册的各类涉侨社会组织、涉侨党派、侨界人民团体和涉侨企事业单位等。其中,我市侨联目前有24个镇区侨联分会,298个社区侨联组织。这些侨界基层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在侨界群众中的联络处、服务站,联系着全市80多万归侨侨眷、三分之二左右的本市户籍家庭,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侨界是中山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长期以来,广大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弘扬爱国爱乡的美德,献计献策、参与建设、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在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的同时,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截至2015 年底,海外乡亲捐赠总额超过人民币17亿元,为中山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侨界是弘扬中山文化的有生力量。中山侨界发挥侨乡独特优势,以“侨”为特色,以文化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中山侨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切实地把侨界群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凝聚起来,在海内外侨界也获得广泛赞誉,促进了中山文化在海外的广泛传播。

  侨界组织协助政府建立健全涉侨政策,根据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需求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保障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各项合法权益来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通过鼓励支持侨界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建设活动,提高他们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热情。

  侨界组织热心于中山各种公益慈善事业,组织开展帮扶活动,向有困难的归侨侨眷、贫困家庭、困难学生、遇到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捐款捐物,帮扶就业困难的侨眷侨属就业,为归侨侨眷创业出谋划策,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推动侨务工作进社区,进一步延伸侨务工作网络等。

  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侨界力量作用的发挥,如侨联相关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侨界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不完善,政府与侨界基层社会组织协调机制欠缺,管理体制不顺,政府与侨界基层社会组织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制。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发挥侨界侨力,推进中山社会善治:

  一是构建侨界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制度环境。加大对基层侨界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市、镇(区)社会工作委员会要吸收市、镇(区)侨联参加,并使之成为委员单位。研究制定支持侨界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措施,使其发挥好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为侨联的工作搭建好“三个平台”,即参政议政服务平台、维权法律服务平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积极组织以公共服务为主题的为侨、惠侨、护侨服务活动,提高侨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是提升侨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快侨界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侨界社会组织民间化、自治化和市场化,对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服务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的侨界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完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侨界社会组织扶持机制。利用市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孵化基地,制订扶持侨界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计划。拓宽侨界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引导侨界社会组织围绕城乡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为居民提供养老助残、慈善帮困、就业援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科技文体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支持侨界群众团体发挥枢纽作用,带动和引领相关领域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

  三是优化侨联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充实侨联领导干部队伍,增强其工作活力,拓展其侨务资源。加强侨联与其他侨界社会组织的联合互动,实现市内侨联组织的资源共享,实现侨务资源的有效对接、上下联动。加强国内侨界组织的交流互惠,特别要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侨联(社团)协作这一平台,加强与沿海省市侨联的联系,壮大侨务资源为加强社会治理所用。拓展海外侨务资源,积极与国外政府、群团组织交流,争取更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健全侨联“以港澳为基础、东南亚为重点、欧美非洲为突破”定期联络交流的海外联谊机制,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中山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做出更大贡献。(申群喜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28-365365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